博鱼体育花木逢香浓(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之许昌篇)
博鱼体育凭借厚重的中医药文化底蕴,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朱改莲摄
鄢陵,“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花木栽培已有1400多年历史,全县花木栽培面积近70万亩,有“中原花木第一县”之称;
禹州,“华夏药都”传承千年,早在唐代这里就有“举办药会”的记载,禹州中药材市场跻身全国17家重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列。
2月20日,省委主要领导到禹州市调研指导“三农”工作、了解中医药产业发展等情况,强调要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品往中下游走、往精加工走,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9月13日,省委主要领导到鄢陵县等县区调研特色产业发展等工作,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科技赋能,推动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
“我们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让‘花木之都’焕发出新的光彩,使‘华夏药都’展现活力与魅力,加速科技赋能,做优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振兴,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发展高地博鱼体育,以实干实效向省委交上一份满意答卷。”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的话语掷地有声。
一块槟榔,圆滑难夹,却在药工的妙手之下,切成薄如蝉翼的槟榔片……11月27日,在位于禹州市朱阁大道的河南省青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来参观的游客目睹了中药材的捡、切、炒、炙等炮制工艺,连呼大开眼界。
禹州不仅有精湛的炮制技艺,更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远古时期,轩辕黄帝在这里开创“岐黄之学”,后世多位神医也曾来此行医问诊,留下了“药不经禹州不香”的美丽传说。
神奇的传说、神医的遗迹以及独特的炮制技艺,成就了禹州灿烂厚重的中医药文化,也带动了这里药市的兴起和繁荣。
《禹州市志》记载,禹州药市盛于明清。在清乾隆年间,这里已形成春、秋、冬三季定期药材交易会,有大小药商2000余家,呈现出“无街不药行,处处闻药香”的繁荣景象,每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十分壮观。
长期的药材交易,使禹州药市逐渐形成药棚帮、丸散帮、甘草帮、怀药帮等18个帮会组织。目前,当地仍存有“十三帮会馆”“怀帮会馆”等,是中医药文化的珍贵历史遗存。
鄢陵位于亚热带到北温带的过渡区,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当地花木种植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如今,鄢陵县花木栽培面积近70万亩,花木覆盖率达80%以上,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花木种植和销售基地,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称,获得“中国花木之都”“中国蜡梅文化之乡”等殊荣。
当前,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指引下,许昌市坚持统筹谋划,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提升花木产业,发扬光大中医药文化,进一步擦亮城市特色文化品牌。
11月25日,在河南金雨香草养老养生产业园,法国格拉斯玫瑰、大马士革玫瑰等世界知名品种的玫瑰竞相盛放,花香浓郁、摇曳生姿。
“种植面积近6000亩,是全省最大的连片玫瑰种植基地。”河南金雨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祥说,“把‘一朵花’做到极致,就是一条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
玫瑰花开,满园芬芳,让游客流连忘返,这是“能看的玫瑰”;采集而来的玫瑰花,通过现代科技萃取出天然精油、纯露博鱼体育,实现“身价”倍增,这是“能用的玫瑰”;玫瑰花经过晾晒、烘干等工序后,制成玫瑰花茶,变身“能喝的玫瑰”……
玫瑰能看、能用、能喝的背后博鱼体育,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据介绍,金雨玫瑰建成许昌市“芳香植物应用萃取研究中心”,采用现代化设备和提取工艺,实现玫瑰精油提取香味纯正、出油率高的目标。这里每年可提取各类纯香草精油近700公斤、纯露50万公斤,成为中部地区品种最全、产能最强的香草种植基地。
“宜居花城,休闲之旅。”走进鄢陵,“抬眼处处皆风景,驻足已成画中人”。五彩大地、花都温泉等多个4A级景区,联袂形成中原地区业态多元、康养宜居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今年“十一”假期,以小城鄢陵为目的地的文化休闲和温泉体验游线万省内外游客。
从田间采集的青蒿样本,经过粉碎、萃取、浓缩等环节后,被送入“高大上”的精密仪器中进行检测分析……走进河南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蒿素系列医药产品研发生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这一项目成功入选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主持的国家新药创制重大项目子课题,年产60吨青蒿素医药产品,使禹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青蒿种植基地和青蒿素生产基地。
道地药材,品质优良。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下所产的药材,由于栽培技术、采收、加工都有一定的讲究,相较其他地区的同类产品质量好、疗效佳。禹州有道地药材36种,其中《药典》有记载的带禹字头的道地药材11种,6种药材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
“我们要抢抓政策机遇,以资源聚产业、让优势变胜势,持续推动花木产业和中医药经济全面发展。”许昌市市长刘涛说。
高质量推进博鱼体育,大手笔建设。许昌市将花木产业发展和中医药传承创新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壮大产业竞争力,特色经济日益凸显。目前,鄢陵县花木产业拥有名优品种600余种,是全国最大的花木销售集散地,上万名花木经纪人和花木培育专家在全国各地播香撒绿。
产业链条化,发展集约化。许昌市以科技为动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联动和协同创新。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超过40万亩,年产药材逾6万吨,药品流通业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
创新驱动,人才引领。许昌市着力实施“招才引智”计划,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张志东博士等专家学者合作共建现代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与上海交大唐克轩教授团队联手开展花木深加工项目科技攻关,打造百亿元级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和精品花木产业集群。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已连续举办12届的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和连续举办20届的鄢陵花博会,规模日隆、影响日盛,每届参会客商达千人以上,累计成交额上千亿元,成为产业对接、经贸洽谈、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鄢陵县花木交易市场,采购花木的车辆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景象。“俺家苗圃培育出的1万多棵花木,已经栽种到雄安新区苗景园啦。”花农武青峰笑逐颜开。
花木扶疏博鱼体育,优势自来。近年来,鄢陵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优势,探索“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的发展之路,花木种植、花木观光、生态休闲、健康养生等整个产业链群逐渐兴起,花木主产区群众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华夏药都”,名副其实。目前,禹州市发展中药材连片种植基地192个、各类中药材种植经营组织230余家;占地400亩的国家级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入驻商户6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经营药材品种2000多种,年销售中药材突破8万吨,年交易额近40亿元。
然而,许昌人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等、靠、要”,而是用更高的标准和眼光审视自我,查找不足。
产业发展上,仍然存在规模不大、龙头企业较少的问题;运营管理上,仍然存在标准化建设滞后等短板……
既要找“病灶”,更要开“药方”。许昌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全力答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答卷——
——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前瞻性研究,把准市场趋势、消费需求,搞好顶层设计,形成全链条的产业发展体系。
——聚焦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快产业深度融合等重点任务,强化科技赋能,创新营销模式,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以项目招商活动,通过招大引优,加速实现链式发展、集群发展,推动花木产业和中医药产业等特色产业做优做强。
顺天时、秉地利、聚人和,许昌坚持“传承、创新、提升”理念,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和品牌战略,推动花木产业、中医药产业振兴,铸就“花都”“药都”新辉煌。